本网讯(通讯员:李志兵)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,充分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,扎实落实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的OBE教育理念,助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,理学院计划本学期在一线教师中开展系列教学研讨活动,采取示范课展示、集体研讨交流等形式,为一线教师搭建教学互鉴、共同成长的平台。
9月12日下午,明理楼208教室内气氛热烈,理学院以“争先创优、教研融合”为核心的新学期首次教研活动在此拉开帷幕。此次活动聚焦教学能力提升与教育理念落地,通过“示范课展示+教学经验分享”的形式,为全院教师搭建了互学互鉴、共促成长的专业交流平台。
活动伊始,物理系系主任、教工第二党支部优秀党员教师高海峡率先垂范,以量子力学中的核心知识“一维无限深势阱”为题,呈现了一堂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教学示范课。随后,理科基础课教学部、优秀党员教师黄燕平老师登台分享。黄燕平老师结合自身深耕基础课程教学的经验,围绕“导数概念”展开交流,提出“从生活场景提炼问题、以问题驱动知识探究”的教学方法,既有理论支撑,又有实操方法,将此次示范课活动的氛围推向高潮,让在场教师深受启发;压轴登台分享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的李静老师。李静老师的C语言程序设计则聚焦“循环结构——while”,结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特点,讲解细致入微,借助线上平台增强师生互动的实践技巧。三位老师的分享紧扣教学痛点与优化方向;既结合生活实例与专业理论,将抽象的理论模型具象化,同时依托清晰的逻辑框架完成相关推导与结论解读,既展现了扎实的学科功底,也凸显了“学生中心”的教学思路,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例。

图1 高海峡老师上师范课
示范课后,全体教师围绕教学优化与质量提升展开深入研讨,结合OBE教育理念要求,精益求精,从多维度提出建设性意见。在课堂引入环节,教师们建议进一步强化“生活场景与理论知识”的衔接深度,通过更多元的案例激发学生主动思考;在OBE理念贯彻方面,强调需更精准地将“产出导向”融入教学目标设计,明确每个知识点对应的能力培养要求;关于教学工具运用,提出可充分发挥学习通等平台的互动功能,通过即时测验、小组讨论等形式增强师生互动,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;针对PPT课件制作,建议优化图表呈现形式,借助动画演示等手段化解复杂模型的理解难点,同时加强术语表述的严谨性,确保教学素材的准确性与可读性。

图2全院老师参与教学研讨活动
最后,理学院唐耀平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,他指出,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根基,全体教师要以此次活动为起点,持续深化OBE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,聚焦“学生中心”,在教学方法创新、教学细节打磨、教学工具运用等方面不断探索,形成“以教促研、以评促改”的良性循环;同时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,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,凝聚教学合力,共同打造高质量课堂,为培养高素质物理专业人才、推动学院教育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。

图3唐耀平院长做总结
(一审 龙枚樱 二审 吴清华 三审 刘华)